什么是血性偏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1:29:18
我患有阴道炎和盆腔炎和宫颈糜烂,上个月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血性高,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血象偏高--就是身体有炎症

临床上,人们常把血常规中的白细胞(WBC)偏高称作血象高。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0.001】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化验单中还有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
临床意义: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01~0.05(1%~5%)【0.01】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参考值:0.005~0.05(0.05%~5%)【0.01】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大手术病情严重及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4)嗜碱性粒细胞(B):
正常参考值:0~0.01(0%~1%)【0.01】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转移癌。
减少:无临床意义。
(5)淋巴细胞(L):
正常参考值:0.25~0.35(25%~35%)【0.01】
临床意义:
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减少:接触放射线及应用皮质激素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