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涨的危害和滞涨产生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27:25

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1、滞涨产生的原因(两个主因):
  (1)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2)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2、滞涨的危害:
  (1)对经济短期的影响:
  滞胀的物价持续上涨现象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产量下降会导致企业提供的劳务和物品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整个经济呈现衰退的趋势。高通胀率影响财富分配并扭曲价格,高失业率使国民收入下降。
  (2)对经济长期的影响:
  在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在一段时期内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工资、价格和感觉根据较高的生产成本进行调整,最终衰退会自行消失。例如,低产量和低就业会加大使工人的工资下降的压力,较低的工资又增加了供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回到原来的位置时,物价水平下降,产量接近于其自然率,经济回到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的位置,这一过程也就是经济的自我纠正。

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中政府政策有几个目标即:经济高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这个观点是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失业减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给、需求减少、经济停滞、失业增加、物价下跌、通货紧缩。即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存在,但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凯恩思主义受到质疑。

滞涨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的。这样情况下就叫滞涨,也是通货膨胀发展的一个结果。滞涨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另一为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在分析1970年代的滞胀时提供了两种解说:首先是油价暴涨,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