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得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1:05:10

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约为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公里 称一天文单位

「周髀算经」写成於西汉中期(西元前一百年左右),在这部数学典籍中,就记载了古人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据「周髀算经」,太阳距离的求法是:先在全国各地立一批八尺长的竿子,夏至那天中午,记下各地竿影的长度,得知首都长安的是一尺六寸;距长安正南方一千里的地方,竿影是一尺五寸;距长安正北一千里则是一尺七寸。因此知道南北每隔一千里竿影长度就相差一寸。又在冬至那天测量,长安地方影长一丈三尺五寸。

周髀算经取夏至与冬至间,竿影刚好是六尺的时候来计算。为了说明方便,这裏将原书的简单步骤及心算部份改写成大家熟悉的算式,并以图形标示出来。这十万里,就是周髀算经所记载的太阳与地面距离。

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约为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公里。即使将周髀算经中汉制为单位的十万里换算成今天习用的公里,数值仍然悬殊得很。理由很简单,因为汉朝人没有地圆的观念,是以在设计实验之初,就将前提建立在「地是平的」假设上,加之观测设备简陋,而得到并不周延的数据。因此周髀算经的答案是不合事实的。但是我们必须强调,这段求太阳距离的运算过程却是绝对的正确。

人们很早就通过几何测量的方法知道了行星轨道的相对大小了,只要测到一个绝对的数值,所有的真实大小就都可以推出来了.但这个绝对数值测量在一两个世纪前要精确得到是很困难的.最好的机会就是金星凌日(金星届时有最大的三角视差,而且由于是投影在日面上,容易准确定位).最初的日地准确距离就是通过金星凌日时的三角视差推算出来的.

当然后来雷达测距可以准确测出任何时刻金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比如,只要在金星东大距时对金星发一束雷达波,根据回波所需时间定出金星东大距时到地球的距离,然后简单的三角计算就可以得到日地距离了.金星凌日也就不再那么吸引天文学家的注意了.

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约为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公里 称一天文单位

「周髀算经」写成於西汉中期(西元前一百年左右),在这部数学典籍中,就记载了古人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据「周髀算经」,太阳距离的求法是:先在全国各地立一批八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