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国旗的事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0:50:29

1776年7月4日, 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为了代表这个新生国家团结和独立的精神, 1777年7月14日, 国会通过一项决议, 制定了美国国旗. 由于当时参加合众国的只有十三个州;因此, 国旗由十三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和十三颗衬以蓝底的白色星星组成. 同时决议还解释了国旗上白、红、蓝三色的意义: 白色代表廉洁公正;红色代表勇敢无畏;蓝色代表警惕、坚韧和正义.

美国自独立后, 因为各州陆续加入联邦, 1818年4月4日, 国会又通过一项议案: "每当合众国接受一个州, 一颗新星将于下一年的7月4日添入国旗”. 现在美国国旗上仍是十三条红白相间的横条, 星星却已增添到五十颗, 它们代表了美国的五十个州。这就是美国国旗的来历。

美国自建国以来的二百多年中,国旗的图案已经改过20次,平均不到11年就要改动一次。为何要如此频繁地改变国旗图案呢?这与美国领土的不断变化有关。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旗上的每一个星代表一个州,而美国的州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所以,每增加一个州,国旗的图案就要改变一次。

美国最早的国旗出现于独立战争时,当时参加战争的13个殖民地州的人民,为表示同仇敌忾、联合战斗的意志,制定了一面“大联合旗”。这面旗的旗底是红白相间的13道横条,代表13个殖民地州,旗帜左上角是一个缩小的英国米字旗图案,反映当时各殖民地还承认英国的宗主国地位。但这面旗帜很快遭到人们的反对,他们认为,既然已经独立,就不应该再有英国米字旗图案在上面。于是,人们开始设计能真正代表美国的国旗图案。有趣的是,大家都想到了用一颗星代表一个州的方案,只不过13颗星的排列方法不一样。后来经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提议,选用了将13颗星排列成圆形的图案。这面国旗于1777年正式使用,这是美国的第一面星条旗。这面国旗一直使用到1794年。

1794年,佛蒙特州和肯塔基州加入美国,美国国会决定修改国旗,把13颗星增加到了15颗,横条也由13道增加到15道,15颗星按3×5的格式排列在旗帜的左上角。之后,每当美国的州增加一个,美国国旗上的星就增加一颗,横条也增加一条,排列就得变化一次,国旗图案也就随之改动一次。

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国旗修改法案,规定从此之后,国旗上的条纹数恢复到原来的13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