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蟑螂有些比较光亮,有些比较黑,没有光泽,这是不是和它的年龄有关,还是品种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1:33:36
最近不管在教室还是其他地方老是遇到他们,想了解下!

一、生活习性

蟑螂是昼伏夜出的厌光性昆虫,具有喜温、暗、湿、静等特点。前半夜21~23时是蟑螂活动高峰期,午夜以后活动逐渐减少,天亮则停止活动。

蟑螂活动的适温范围是28~33℃。在无光亮、无噪音,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蟑螂最活跃,食量最大,生长发育最快,繁殖力最强。

蟑螂属杂食偏素食类昆虫,其食性广泛,几乎可食任何有机物。蟑螂有休眠习性,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初为休眠期。其余月份都有活动,其中以5~9月为活动、取食盛期。蟑螂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类昆虫,其发育全过程分卵、若虫和成虫3个时期。以上是3种有养殖利用价值蟑螂的共同生活习性,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1)美洲大蠊的生活史周期很长,在人工饲养下,完成1个世代要10个月左右,在自然界它们的生活史周期实际上还更长,成虫寿命可长达1年以上。1个雌虫一生可产40~60个卵荚,每个卵荚内有16粒卵,这些卵由于受到卵荚的保护,因而孵化率和若虫的成活率都很高。

(2)澳洲大蠊的生活史周期也较长,完成1个世代常需9~12个月时间,成虫寿命半年左右。雌虫一生可产20~ 30个卵荚,每个卵荚内常有20多粒卵。

(3)德国小蠊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只需2个月左右,成虫的寿命可达200天以上。由于若虫的孵化率和成括率很高,加之它们的生活史短,适应性强,虽然体小,也很有饲养价值。

二、繁殖过程

(一)雌雄鉴别与选种。雄蟑螂外形狭长,腹节瘦小,翅超出尾端,雄虫在气温较低的冬春(12月至次年4月)数量多于雌虫,一般雄虫比雌虫寿命短。雌蟑螂外形粗壮,腹节肥大,腹尾部钝圆,翅近尾端,在同一卵荚孵出的若虫羽化后,雌虫是雄虫的1.4倍,故5~11月份雌虫比雄虫多。引种最好在每年4~6月份,从自然界中捕捉个体大的做种,在雌雄搭配上,应雌多雄少。蟑螂大都在5~6月份羽化;雌雄虫羽化l周后开始交配。同一个卵荚孵出的若虫羽化后1周交配,交配后10天可产卵。雄虫一生可交配多次,而雌虫一生只要交配一次就可终身多次产卵。雌虫一生产卵数量因品种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在选种时应选个体大、繁殖力强、便于饲养管理的品种,目前人工养殖最多的品种是美洲大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