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盲肠炎要注意哪些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22:04:16
比如饮食或者生活中要注意哪些.

许多长辈都会告诫孩子饭后不要乱跑或做激烈运动,但是在医学上并没有证实这类的情况,虽然盲肠炎无法完全预防,但是只要了解主要的病状,就不会导致并发症,通常早期单纯的盲肠炎,预后恢复都十分良好。
虽然盲肠炎没有预防方式,但多吃高纤维食物、水果和蔬菜,对预防此病仍然有少许帮助的,另外也要尽量避免在用餐后做剧烈运动,用餐的时候也要细嚼慢咽,以免囫囵吞进一些细碎的骨头、水果种子、甲壳等,较容易形成粪石,阻塞阑尾引发盲肠炎
一般来说行手术的盲肠炎患者轻者大约需要三天的住院时间,可是如果比较严重或是有并发症出现,就可能要住院一个星期以上,并且持续的观察,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在六周内不可以提重物,避免伤口裂开或造成伤口疝气,另外最好能提早下床走动,增加肠胃蠕动,避免粘连。且术后大约24小时到48小时左右会有肛门排气(俗称—放屁),这时就可以开始吃东西,最好先采用流质的饮食,但牛奶和过甜食物应避免,若无恶心呕吐情形,第三天可吃半流质,第六天可吃普通软食,如果吃了东西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则会持续排气或排便,确定没有伤口感染的情况,就可确定出院。

盲肠炎是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每人一生中平均有7%机率会发生盲肠炎,以十至三十岁最多,而五岁以下及五十岁以上则相对少见。容易因症状非典型而延迟诊断或被误诊,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较高。男性一般此女性易得盲肠炎,但女性在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之间,常在施行其他腹部手术时,盲肠顺带一并切除。 盲肠炎原因大都是阑尾在盲肠的出口受阻,继发细菌感染所致;但另有30%病例未见阻塞,其发炎可能因病毒、寄生虫或细葡感染、创伤或开刀后粪便滞留所致,诊断时,需区别的病况不下数十种,重要的有胆囊炎(偏右上腹痛)、溃疡穿孔(移动会更痛)、憩室炎(可触诊到肿块)、小肠部分阻塞(肠蠕动加快")、肠穿孔(肠蠕动变慢),最重要的诊断利器还是详细的病史及理学检查。难以界定范围、却渐增渐强的腹痛,是典型盲肠炎首先出现的症状,通常先是心窝处或肚脐周围模糊痛,逐渐往右下腹转移;其次是怕触摸腹部引起的腹肌收缩、腹肌筋缩僵硬、反弹性压痛。此外,中度白血球上升、低度发烧、恶心、疲倦、便秘或偶腹泻等非特异症状亦非少见。

盲肠炎虽然常见,但是由於起初发作的部位与一般腹痛类似,若是没有特别注意,很容易混淆,但是要如何辨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