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阶级敌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8:48:46

阶级敌人
  名词。指阶级斗争中处于敌对关系、敌对状态的人和政治-社会集团。对外它是指帝(美)、修(苏)、反(日蒋),对内是指地富反坏右等黑五类、黑七类、黑九类。
  后者是国内阶级斗争的主要对象,这些人被规定为专政对象,成为所有政治运动的靶子。他们是所有基层单位治保工作的重点控制对象,没有自由活动、通信、交往的权利,必须经常向管理者汇报其行动。对他们可以不经批准就采取隔离、搜查等措施。他们是制度化的被统治阶级、人民公敌。无需审判,他们就被剥夺了选举与被选举,参加早请示晚汇报,写、贴大字报,佩戴毛泽东像章等政治权利。
  只要不属于人民范畴就没有公民地位,没有政治权利就没有法律权利——甚至连属于法律底线的人身、尊严、住宅、通信权利都不受保护,更谈不上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了。所有这些,随时可以以革命(阶级斗争)的名义实施剥夺。
  他们是最现成的阶级敌人、阶级斗争对象,最容易获取的猎物。其作用,是证明毛/泽/东阶级斗争论断的正确性、政治运动的必要性、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性,必须保留庞大的国家机器,以维持阶级斗争的最低限度兴奋和日常进行。他们被舆论工具妖魔化为留恋旧社会、仇恨人民、心狠手辣、阴谋复辟、危险异常的恶魔。对他们不适用人道主义的原则,不管怎样严厉残酷都没有错。无论人们对阶级敌人有无直接经验,都被调动起仇恨。在对危险的恐惧中,人们只能寻求无产阶级专政的庇护,并转移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物质匮乏的注意力。人类怯懦、侥幸的心理缺陷因此得到了安慰、满足(“至少现在我还是安全的”):他们一边用攻击戴上阶级敌人帽子者来证明自己划清了界限,保障自己的安全,一边更加无条件认同现存体制,到了不惜践踏理性(比如人道底线)的地步。
  在日常语言运用中,它不仅是集合概念,还是一个个体概念:个人也可以被称作“阶级敌人”,成了可数名词。如,某某是“阶级敌人”,“有几个阶级敌人”。这种用法导致的严重后果是,让具体的个人(生命个体)承担抽象的阶级的罪恶,使所有攻击者因此获得了最正当的理由,弃绝了罪恶感(没有个人责任)而无所不用其极。
  当“阶级敌人”作中心词时,一系列贬义词被派作该词的固定修饰语,成为对其进行妖魔化的操作手段:“一小撮”、“少数”、“极少数”、“一帮”、“一个”、“国内外”、“本单位”、“共同的”、“各种”、“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