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为什么夜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1:42:03
为什么???!!!

视力原因是因为它夜出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因为视力原因造成夜出。应该是食物原因,蝙蝠以小型昆虫为食物,而这些小型昆虫在夜晚活动,蝙蝠为了觅食,当然也就在夜晚出来了。其实很多动物都是以觅食的时间作为主要的活动时间的。

原来,在动物眼睛最里边的视网膜上,有许许多多神经细胞,它们会把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图像。视神经细胞分成两种,一种是能捕捉亮光的锥状体,一种是能捕捉暗光的杆状体。

凡是视神经细胞为锥状体的,如燕子、麻雀、喜鹊、兔子、猴子等大多数鸟类和兽类,都是白天出来活动,因此属于昼行性动物。鸟是昼行性动物的代表,但在它们迁徙时,也会在夜间飞行,这是由于它们还有些杆状体视神经的缘故。

猫头鹰、家鼠等动物,大多都是白天休息,夜间活动,那是由于它们的视觉神经细胞大多是杆状体,所以属夜行性动物。而且杆状体视神经细胞一般只能感觉到暗光,分辨不出色彩,是色盲。像狗、猫一类的动物,看所有的物体都是灰颜色。

还有“晨昏性动物”,即总是在傍晚或黎明出来活动,如羚羊就是在这时出来寻找食物,吃羚羊的狮子也在这时外出活动,蝙蝠、刺猬也是这样。

饿了就出来找食物,吃饱了就去呼呼大睡的动物,比如田鼠、紫貂、海豚等,不分“白天”和“黑夜”,我们就称它们为“全昼夜活动动物”。

好象跟它没有视力有关吧!

见不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