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的军衔及组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3:20:32
我想知道古代军队的各级组成及军衔排列。比如咱们现在的军队由-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组成,军衔分-将校尉士兵。我想知道古代军队由哪几部分组成,对应的官衔都怎么称呼都相当于我们现在军衔军级的哪个和哪个啊。

唐朝为府兵制,分三等,1200人为上府,1000人为中府,800人为下府。府下300人为团,50人为队,10人为火。
宋朝时禁军编制,50人为一队,2队为1都,5都为1指挥,5指挥为一军,10军为1厢。
明朝初卫所制编制,5000人为一指挥,满千人为一千户,百人为百户,50人为总旗,10人为小旗。后来又施行营伍制,按伍、什、队、哨、总、营编制,但营伍设置及人数不固定。
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中唐以后,朝廷组成新的中央禁军共十个: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威军(势力最强,中设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为禁军统帅),各置大将军、将军、龙武、神策、神武等为统军。

宋代正规军都称为禁兵,仁宗时达八十多万人。禁兵由三衙统领,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教练武艺的军官称都教头、教头,单称教头的地位很低。(如林冲)禁兵的调动权在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枢密院是军事行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设兵马总管或兵马都监(简称都监),或提辖兵甲(简称提辖)。(如张都监、鲁提辖)

元朝成吉思汗时的卫队叫“怯薛”,首长称怯薛长。忽必烈时,成立左、右、中、前、后五卫亲军,作为拱卫京师的常备军,每卫设都指挥使统领。

明代军队实行卫所制。卫是基本的军事编制,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其长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旗下还有总旗、小旗。皇帝的亲军从十二卫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
清代的军队分为八旗与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绿营兵也称绿旗兵,是清入关后招募汉人组成的。管辖绿营兵的称九门提督。驻防各地将军的职衔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清代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在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称为“勇”,其军队称为“勇营”。曾国藩和李鸿章建立的湘军和淮军就是清政府镇压起义军的主要武装。

ZT的,不过基本都像现在打群架,拉人

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