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半姓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8:46:18
如:且说南方之国曰楚,半姓,子爵.

半[半、芈,读音作mǐ(ㄇㄧˇ),亦可读作bān(ㄅㄢ),但不可读作bàn(ㄅㄢ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熊氏之后,属于以姓氏字讹形为氏。

据史书《东周列国志》记载:“南方之国曰楚,芈姓,子爵。也自频项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之官,能光融天下,命臼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嗣为祝融。生子陆终,娶鬼方国君之女,得孕怀十一年,开左胁,生下三子,又开右胁,复生下三子。长曰樊,己姓,封于卫墟,为夏伯,汤伐架灭之。次曰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时为胡国,后灭于楚。三曰彭祖,彭姓,封于韩墟,为商伯,商未始亡。四曰会人,妩姓,封于郑墟小五曰安,曹姓,封于邪墟。六曰季连,芈姓,乃季连之苗裔。有名胄熊者,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后世以熊为氏。”

为楚武王熊通(公元前?~前690年)之兄熊旬之后裔讹改,熊旬为熊通所杀,夺权而立,熊旬的子孙后裔有脱逃灭杀者,改原姓“芈”为“半”,称半氏,读音不变,仍为mǐ(ㄇㄧˇ)。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后裔斗班,属于以谐音简改字为氏。

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斗”为姓氏。古代的时候,“班”和“斑”两字通用,后改写成“班”氏。班氏后人有以谐音“半”字简改为姓氏者,称半氏,读音作bān(ㄅㄢ)。该支半氏就是班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阙班,属于以先祖名字简改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令尹阙班,他的后人有与斗班后裔一样,以先祖名字中的“班”为姓氏者,称班氏,班氏后人有以谐音“半”字简改为姓氏者,称半氏,读音作bān(ㄅㄢ)。该支半氏就是班氏。

得姓始祖:斗班、阙班。

半氏是源自春秋时代的楚国。按史籍《风俗通》的记载,半氏的始祖斗班,是楚国的公族。推算起来是上古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所说,他是吃虎乳长大的,而喂他的老虎身上有班纹,所以他才以斗班为名,也使他的后人“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班。古代的“斑”和“班”通用,故称班氏。班氏后人有以谐音“半”字简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