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3:45:53

凡勃伦在他的《有闲阶级论》(1899)中,标榜自己与正统经济学不同之处是要寻找和分析经济行动的非经济意义。他指出了炫耀消费行动的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了有闲阶级、企业营利者和机器操作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希望出现工程师集团来管理社会。
当代较有影响的经济社会学家有美国的T.帕森斯、N.J.斯梅尔塞、J.A.熊彼特和日本的富永健一等。帕森斯和斯梅尔塞合著的《经济与社会》(1956),用结构功能的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关系,指出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和其他系统的能量交换。斯梅尔塞的《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学》(1963),阐述了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史和主要研究领域,对经济社会学的学科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富永健一受教于斯梅尔塞,1973年主编的《经济社会学》一书,在学科化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论体系和主要研究内容
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尚无定论,有人将它概括为主要由经济行动论、社会经济结构论、社会经济变迁论、社会经济战略论组成。经济行动是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的主体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行动所追求的目标并非获得最大利润,而是多层次需求的满足。经济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提供功能满足,使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工业化引起的社会流动和社会结构重组是普遍的现象,由此社会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过渡。当代经济社会学关注的重点在社会经济变迁的理论构建上,集中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变迁所具备的心理特质、发展的指标体系、发展中的协调与失调等问题。由此产生了后工业社会论、富裕社会论和社会指标运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论是社会经济变迁论的延伸。它从长远的观点研究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在摸清资源、认清国力的前提下,提出发展的对策。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各国有所不同,大体可归纳为5个方面:

①社会群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群体是经济活动的决定因素。不同类型群体结构对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起着不同的影响。
②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发生作用的社会条件,如政治、文化、教育、人口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研究支配人们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
④对经济过程进行社会学分析,包括对生产、分配、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