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5:54:24
1.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2.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3句各什么意思?

000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章乃孔子举人生三大乐事与大家共勉。这三句话都相当有道理,须我等细细体会。 先看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仅就字面上而言,这句话是说作学问除了努力求学之外,还要时常加以复习,这样才是很快乐的啊!但这里有三个重要的字学、时、习。要注意广义的学,举凡待人处事的道理、日常生活的技艺都应包含在内。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此章亦属学而篇,之后会再详细解释)。即此一道理。而广义的习则应该包括复习、演练、练习。因此这句广义的解释应为:对天地万物及其道理,我们都应该尽力去认识、了解,而且还应该常常地把学来的东西,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之中,如此才能时时体会到学与习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啊!

这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按字面上来解释就是:看到从远方来的朋友,也是一件很令人欣喜的事。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但小弟以为仅按字面上来解释即可,过度引申恐离题较远,亦有失原意。只是我们必须将孔子那个时代的背景,一齐考虑进去。那时科技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城镇之间的交通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相当不便。没有汽车、火车、飞机,没有电话、计算机、网络,甚至连书信可能也不多(识字的人可能有限)。于是住在远方的亲友要见一面,除了靠传统的方法走路,或以牛车、马车代步(前者可能还远多于后者)之外,不但旷日废时,还必须放下手边一切的工作(很多是生产性质的),才能达成,而且事后还得再走回去。因此除非有较强的动机,一般往来应很不常见。所以孔子才会说:看到远方的朋友放下他手边所有的工作,那样辛苦地步行千里而来与我见面交往,那是多么令人高兴快慰的事啊!

最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为何也是一种快乐境界的描述呢?这得花点功夫来解释,读时也得用点心来理解,所以大家不妨先去洗把脸提提神,再继续看下去。洗好脸了吗?那我们继续吧。这句话按字面上解释应为:如果我能做到别人因不了解我的学问或为人甚或因此而冒犯我时,我都不会生气,那就已经接近君子的境界了。乍看之下,这与同篇的另一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点相似,但程度上则深广了不少。另外还有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