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伊和黄庭坚字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4:44:36

魏学伊(约1606—1625):嘉善人,魏大中之子。有《茅檐集》八卷,《四库》存录。其中《刻舟记》一篇,介绍微雕,语言简洁凝炼,记述生动明白,历来为中学语文课本选作教材。
字子敬,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他生活在明朝晚期阉党横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书指责权宦魏忠贤结党朋奸,因此被诬下狱。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想营救他的父亲,可是他的父亲终被暗害于狱中。他扶匛回乡,因父亲冤案,成天号泣,不久也悲恨而死,大约只活了三十岁。明崇祯初年曾诏他为孝子。他一生未作过官,但极好学而且善文,著有《茅檐集》。

黄庭坚:中国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治平三年(1066)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曾与秦观、张耒、晁补之游苏轼之门,号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又工文章,擅长诗歌,为江西诗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大都散见于《山谷集》中。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流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