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古今中外关于口才的典故。急!急!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3:27:47

三寸不烂之舌

典故: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大体上是平原君被攻,手下都吓得不得了,只有毛遂挺身而出,自荐前往敌军,说服了敌人撤军)

舌战群儒

诸葛亮的故事,赤壁之战前刘备刚打了败仗,被曹操追杀,刘备和诸葛亮很想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孙权也有此心。但是孙权手下的文臣害怕曹操,所以不想联合刘备。诸葛亮跑到孙权那要说服孙权,到了一看孙权的谋士都在那虎视眈眈的等着自己,心想好么,要来舌战了。果然,孙权头号谋士张昭首先发难,带领群臣把刘备帮贬的一文不值。诸葛亮大义凛然,高谈雄辩,迅速找到每个人观点的破绽,把江东谋士驳斥的一个个体无完肤、哑口无言,最终与孙权合作成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自己打的,给我分吧~~

辩才无碍

成语典故: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 《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武侯骂死王朗,陈琳檄文把曹操头痛饿骂好,~~~都是三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