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五岭四谷的形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9 19:22:01

庐 山形成的地质过程庐山地区在前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堆积了本区最古老的双桥山群,该地层为泥 质碎屑岩,厚度超过3000m;从震旦纪到二叠纪整个古生代堆积厚度约5000m的浅海相及 滨海相沉积;中生代燕山运动对本区地史的发展影响显著,使古生代地层受到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变 动,同时沿断裂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第三纪时期整个庐山地区主要是一个微弱上升的剥蚀区,第 三纪末,全球性气候变冷,庐山顶部超出了雪线以上,山顶首次披甲挂银,开始进入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分布广泛,均为陆相沉积<4>.经过第四纪冰川数十万年影响的庐山,冰切斧削,更加 千姿百态.今日的庐山主要是在第四纪地壳强烈抬升和外力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由于皖212北 地盘向南而微西的方向推动,在江淮之间形成了一条开始呈西北-东南走向,继而转折为西南-东 北走向的淮阳弧形山脉.位于淮阳弧形山脉顶端的庐山和鄱阳湖一带,受来自南北方向的淮阳弧形 山系及江南古陆夹峙之力的挤压,出现断裂和褶皱,有的上升为山丘,有的下降为盆地,庐山则由 于断块上升而平地突起,正因为庐山受到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南北收缩而东西伸张,才形成今日 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特定山势.当庐山上升之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庐山山体高大,垂直断裂发育,山峰雄伟,岩石怪异,具有 雄、险的美感.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部的构造地貌主要是以褶 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了五岭四谷(包括两个次成山和两个次成谷地)的格局,苏轼有“横看成 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真实地表现了庐山北部地区的岭谷分布状况.北部地区由于剪刀峡- 汉口峡这一东南-西北延伸的横向断裂的影响,岭谷在中间隆起,致使岭谷沿这一线分别向西南和 东北两个方向倾斜,向西南到芦林湖,向东北到王家坡谷地.庐山南部由于岩层极其破碎,因此沟 谷非常发育,形成了冲沟.特别是秀峰一带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 峰,层峦叠置,峡谷深邃.在部分地区由于不等量上升形成了长方形断块地貌,汉阳峰就位于其上 .在断块西侧形成了一些断层谷.庐山断块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了高耸的断层崖地貌.九奇峰一带发 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岭谷相对的现象,是形成庐山地 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主体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盆地进一步发展,继而形成 鄱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