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后文体吟咏主角的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0:01:42
请教隋唐之后文体吟咏主角的变化

唐代诗人大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举凡朝政得失、国家兴衰,将相贤愚、战事胜负,宫廷歌舞宴饮、民间渔樵耕织,官吏的诛求贪婪、民生的哀怨疾苦,中外的通商聘问、边塞的祭神牧猎,山河景观、田园风光,琴技棋艺、书理画趣,皆入诗题;从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致君尧舜立功边陲的壮志,到隐居山林的闲情,求仙奉佛的诚意,乃至饯别送行思亲怀土的离愁别恨和沦落不遇的牢骚怨愤,均可抒发。可谓各种题材无所不有,既有揭露社会矛盾的重大主题,也有悲欢离合的家庭琐事。通过唐诗,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全貌。唐诗已经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封建社会历史情况的宝贵资料。

初唐九十多年,诗人从宫廷官吏逐渐扩大到一般寒士,诗歌的题材内容逐渐扩大,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诗歌的风格从齐梁的绮艳逐渐走向开朗明丽,形式上逐渐固定了五言律诗的格式,七言歌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歌颂山水田园的静温,抒写隐逸生活的情趣;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侧重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抒发边塞战士不畏艰苦、英勇报国的英雄气概,他们都是盛唐诗坛上的重要流派。

中唐后期出现了唐诗的第二个高峰。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人,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把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推向又一个新的高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通过个人的悲惨遭遇来反映现实的黑暗,在艺术上则追求奇崛险怪的诗风,着意追求晦涩冷僻的语言,可谓自成一格。直接受到韩孟影响而又能大胆创新的李贺,以其丰富奇异的浪漫主义作品,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放出异采。刘禹锡则以他清新明丽的民歌体创作和沉郁苍凉的怀古诗,在中唐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宗天佑三年906),约70年,这是唐诗的夕阳晚照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形势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不同的倾向。皮日休、杜荀鹤等人继承新乐府诗人的创作传统,反映民生疾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艺术上缺乏独创性,“依人作计终后人”,因而在当时影响并不大。在诗坛上占据显要地位的是李商隐、杜枚等人。李商隐、杜牧人称“小李杜”,他们都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慨于盛世之不再来,诗中充满了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杜牧的抒情写景诗清新俊逸,李商隐的爱情诗深情婉曲,对后世影响较大。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