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怎么样才算是好呢?教育问题值得深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8:47:00
昨天是教师节,今天是911纪念日。
在感叹时光飞逝的那一瞬间,才意识到其实不管多么伟大的建筑或者攻事,只要有哪怕一点点地空洞,都会造成崩塌的后果。这更像是教育,因为教育的受众不是孤立而机械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梦想的孩子。
而家长怎么样对孩子才算是好呢?
今天我就亲身经历了这么一场孩子家长之间的斗争,我想有孩子的人都会深有感触,也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山东青岛,锁定在东部某快餐餐厅,晚餐时间,儿童区里面非常热闹,单单游戏区里面就起码挤了5个孩子,在狭小的空间里,他们饶有兴趣的投入的玩着无聊的游戏,时不时地发出几声快乐的鬼叫,一切都井然有序的样子。突然哭声大作,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咧着大嘴一阵号啕大哭。
随之,一个50岁左右的阿姨冲入了儿童游戏区,将她的外孙女(即为羊角辫小姑娘)揽入怀中,并将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儿迅速锁定为嫌疑目标,对他横眉冷对。当把羊角辫小姑娘抱出了游戏区,确保她确实安全了以后,转头就冲向嫌疑男孩的妈妈,一个30岁左右的女士,大吼道:“你儿子怎么打我们家孩子?”
这一切都发生的太突然,我们还没弄清怎么回事,这位阿姨的吼声就已经几乎震碎了店内的玻璃,其功力确实深厚!
嫌疑男孩的妈妈很轻柔的问了问自己的孩子到底有没有做坏事以后,很有礼貌的对这位阿姨说:“大姨,孩子说他没打阿。”
没想到一句话还没说完,这个阿姨几乎要将游戏区的东西都推倒的架势,大喊着:“怎么没打?怎么现在年轻人这么不要脸?这么护孩子?”旁边的人这时才陆陆续续的站起来,七嘴八舌的劝这位阿姨:“大姨,算了,都是出来玩的,算了算了。消消火!”
可能大众的绥靖行为更加助长了她的气焰,还是有了一种倚老卖老的优越感?这位阿姨更加变本加厉的发疯的大骂那位一声不吭的年轻妈妈。
这时有一位不速之客加入了战斗中,大概是这位阿姨的邻居抑或是朋友,大概和这位阿姨结伴来陪孩子玩的,在旁边和这位阿姨一唱一和的编排着那个年轻妈妈。“年轻人真不要脸!”“没见过这么护孩子的?”“真是不懂道理”这样的话不绝于耳。
本来觉得可以马上息事宁人的这场战斗,不但没有熄火,反而更加的激烈了。。。
在儿童区,这种声音特别的刺耳,让就餐的人的美好心情都转化成了恶心。
正是白热化的时候,这位阿姨竟然冒出了

“明明孩子有救,偏偏被溺爱捂死了”这句话说得太精辟了。

随着改革开放物质文化进步对国民道德的冲击,中国人素质的普遍低下已经正在愈发严重的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了。猜疑、偏见、自私、傲慢的不良品质通过各种方式表现于家长的各种行为细节之上,并不遗遗漏地灌输给了孩子。孩子是最要用的存储器,他们可以将种种行为解码,并将它们转化为价值观永久存储在思想之中。这个不讲理的老太婆已经把傲慢无礼和专横独断的性格传给了这个孩子。

快餐厅中没有工作人员站出来调节,旁人都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祖训教导下保持沉默,心中不平的教师也很难找到有效的理由站出来明理。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无法无天、毫无道德的泥潭之中。人们生活在浑浑噩噩、饱食混日的狭隘人生观之中。

从头到尾,这个老太婆竟没有想到问一下自己家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干脆将孩子这一环节绕开,大刀阔斧地投入到自私的感情宣泄之中。真不知道如果当时那个小女孩说出“有个虫子咬了我”的话,那老巫婆的脸面往哪儿搁。

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你一定要管。我们要向德国人那样“所有的日耳曼少年都是我的孩子”挑起责任感。我们不开始这样做,等谁带头?等那个老太婆?还是她那长大以后的孩子?

其实我们的素质教育陷入了一个误区。我们更偏重于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教育,而对品德,道德的素质教育有所忽视。有人将这种道德沦丧的原因归结于独生子女政策,其实,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的家庭也有独生子女,为何他们的道德不沦陷?其实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更主要的还是家庭教育。楼上的老师讲的好,明明孩子有救,偏偏被溺爱捂死了,其实这不仅仅是溺爱,更是一种自私。中国有句老话,“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邻人瓦上霜。”再加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浮躁,骄横,自私,偏激,更容易形成这种畸形的价值观。
但是请楼主不要担忧,这样的社会现象只是特殊历史阶段必然要经历的,正如你所看到的,五十岁的大妈不讲理,但是三十多岁的妇人已经讲理了,而你更是能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中国的下一代人还是很有希望的!

典型中国式家长!!!!!!

从我这两年带的学生来看,只有一个感觉,一代不如一代。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已然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阻力,明明孩子有救,偏偏被溺爱捂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