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上下2阕颠倒后有何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0:30:30
听说毛泽东的原稿是与现在的2阕顺序不同,那么颠倒后的效果又如何呢?又为什么要调换呢?

熟悉毛泽东这首词的朋友一定会说,错了,上下阕颠倒了。其实,红军时代传抄的版本,
正是上面那样的。有人说,把“寥廓江天万里霜”放在最后,更显出主席胸襟的伟大。但
是,由大及小,是诗词的传统写法。从季节“秋风劲”写到日子“今又重阳”,从空阔“
寥廓江天”写到细微“战地黄花”,要比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得多。如果上阕就说了今天是
重阳,读者已经知道时令是秋天,下面再讲秋风和“不似春光”,对采桑子这样的小令,
文笔就显得不够洗练。而且,毛泽东的诗才,盛年远胜晚年。对这首词,我宁愿相信毛泽
东在红军时代的眼光。
1962年在《人民文学》上正式发表时,原来的上阕却变成了下阕,而原来的下阕反成
了上阕。那么在62年,毛泽东为什么要倒换上下阕 ?要回答这问题,我们要查一下历史
。1928年春邓子恢在家乡龙岩领导暴动。29年5月,他写信告知毛泽东,因粤桂战
争爆发,闽西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广东帮助粤军攻打桂系,当地空虚。毛泽东、朱德应其邀
请,于5月19日从赣南率军进入闽西。后来的中央根据地就此初具规模。红军在闽西夺
城拓地,连下龙岩、上杭等六县,一路顺利。敌情不重,内部却发生了矛盾。朱毛红军,
朱毛却吵起来了。朱德不满意毛泽东的行事方式,批评毛泽东在党内军内搞“家长制”,
什么都得听他的, 难道一支枪都要党管?。毛泽东则批评朱德的“单纯军事观点”,认为
不能依赖地方党组织处理非军事问题,红军决不是单纯打仗的队伍,必须兼做群众工作。
6月22日,由政治部主任陈毅主持,在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讨论毛泽东
与朱德的分歧。大部分出席者站在朱德一边,原来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落选,换成陈
毅。毛被迫离开部队,到上杭去指导地方工作到地方不久,他就染上了疟疾,差点死去。
1929年的重阳是10月11日,当时毛泽东还在与死神打拉锯战。这就是为什么素来
豪迈的毛泽东,会有“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慨。明乎此, 就可以知道,所谓的“战地黄
花分外香”,并不是象历来说得那样,是无与伦比的革命乐观主义或对革命战争的歌颂,
或是以“战地黄花”象征不屈不挠的红军战士,而应该是婉转地表达重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