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的错误 帮忙鉴赏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43:15

赏析郑愁予的《错误》
通读完郑愁予的《错误》,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的一幅朦胧的江南景: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风尘青年。渐渐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青年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在街道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她略一迟疑,随即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于是,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她的脸却暗了下来,因为那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脸。

诗中的第一句,诗人一个“江南”二字,一下子就将人们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境地——那蒙蒙的烟雨,那翠绿的河岸和灵秀的山水,以及江南所特有的那思念人的水灵灵的可人儿。诗人的“容颜如莲花开落”,既是写江南所特有的饱满的环境,又写了江南的丰满的女子,给人一种江边浣纱的婀娜,以及那一种淡淡的忧愁。诗中借“三月的春帷不揭”,写了一个女子的心扉紧掩,又给全诗笼罩了一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忧愁与思念。“达达的马蹄”,带来的是期盼的希望,同时又是心烦的失望。全诗的错误就在这,也就在“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使得女子痴痴的深情却又换来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人世间一样。这,也许有着诗人因生活的某些方面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吧。

诗歌富有节奏感,尤其是“达达的马蹄”,更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诗的结尾“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恒久的思考,韵味无穷。“我”,一个过客,来自何方,又去向何处?诗中这一意象,是全诗的焦点,也是全诗升华的点精之笔。

诗歌构思巧妙,意象鲜明,意境幽婉而朦胧,表现手法纯熟,句式整饬,语调轻快,富于节奏感。诗歌的语言也很美丽,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是路过,并不为 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一个上下起伏之势。诗歌的感人之处,还在于它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