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江独钓图》 扩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5:26:44
《题秋江独钓图》 的扩写,急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不知道这是哪个写的,令人神往。一种非常理想的隐逸生活。
桃花源一经诞生,就成为人们精神的避难所和憩息地,不是偶然的。人们跌了交,倒了霉,随时可以隐遁进去。不用它实际存在,人心处处桃花源。
而有关江湖的隐逸境界,更是文人骚客最向往之处。
文人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读圣贤书,明儒家礼,佐君王侧,做平戎策,是文人本业。莫说功利心重,哪个学而有成者不愿在天下这块磨刀石上一试刀锋,正所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可是,文字浸染出来的灵魂,又过于的纤细和敏感了,不象标准政客,可以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被排挤和撤官革职也可以如猫从高处跌下,四脚落地,断不伤筋动骨。文人一腔报国之志,又迂执不知变通,往往会在现实的官场中败个一败涂地,象屈原一样遭谗陷,怀石自沉,象李白一样被排挤,出京浪游,象翁同和一样尽忠国事却被西太后罢免,象苏东坡一样一心为民却新党不容旧党弃。
人不是钢打铁铸,棘刺扎手也疼痛在心,更何况激情成空,壮志灰心烟灭。胸中百万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还算是平和练达的心态。前瞻后顾无路可走的时候,文人最大愿望就是隐逸江湖,万顷波中觅得自由。
中国的儒者,多是儒释道三位一体,不可截然分割,如同行军作战,进可攻,退可守。象明清官海瑞一样的百分百兼济天下,不肯给自己留一毫退路的人,毕竟少见。就是苏轼,也给自己建造一个精神后花园,安放心灵:“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可是,话说回来,何必绕一个大圈子最后起于零而仍旧归于零?莫如当初不出发。这话也不对。人就是这样,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有几个象庄子一样直接退隐呢?好象庄子也不是直接退隐,还做过漆园吏之类的小官。象小孩子出疹子,出天花,象年青人烈烈轰轰谈恋爱,象新媳妇羞羞答答入洞房,总要经过这一场,才能平静下来。
梦做醒了,一片迷茫,所谓济世惩奸只如棉花拳,一丝气力也使不上。精明、阴暗、狡狯的反动力量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