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什么魏国人才济济,而其他两国却差很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4 00:13:28

guolpyy的观点我不是完全同意,假如曹操不善于用人,不善于处理部属关系的话,在再好的人才汇集地区,人才也会流走,但是善于用人的话,即时那人躲在茅庐中需要三顾而出,还是可以去找出来。

不过他关于地理因素上的分析真的很好。

另外还有曹操的出身,将门之家,夏侯双杰(敦、渊)曹洪、曹仁、曹彰、曹丕、曹真虽不能说是很出众的武将(其实里面已经有几个是很出众的了),但是素质也算高了,在三国中也算有名。

因为魏控制的地区是华夏汉族发源地,最成熟的地区,从炎黄到夏商周再及秦汉,一直如此;南方的发展开化,除了早期的吴太伯,还有楚国自成体系,其他都是汉代征岭南、晋室南迁逐步开始的。
对照三国400年前的七雄时代,你可以发现除了楚有部分地区是吴国、蜀国控制的,其他六国+楚北方地区都是魏的地盘。
这样籍贯是魏国的人才最多,考虑曹操善于用人,流动到蜀吴的魏地人才毕竟是小比例,所以自然是魏的人才多呀。

这跟政治纲领有关。
看蜀国所用之人,大多是刘备入川之前的旧部,如: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诸葛亮、蒋琬、费祎、向朗、马良、陈到、向宠、简雍、糜竺、陈震、孙乾、伊籍、马谡、廖化等等。
而吴国孙权在人才提拔问题上远不如乃兄孙策,周瑜、鲁肃、诸葛瑾等等都是孙策时期就提拔上来的宿将,而孙权所用之人不外乎以陆、顾、朱、张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东吴士族人物以及与他们有千丝万缕婚姻联系的人物。
再反观魏国,唯才是举、不论出身、不论品德,人才自然都乐于为之奔命。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曹操善用人不是主要原因
人才是需要优良的教育和繁荣的文化环境的,而当时的北方是全国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所以北方人才济济,百年来都不曾断过。
反观南方,东吴还好些,蜀国地处西南,交通不便,文化贫瘠,少数民族又多,所以蜀国后期无人可用,满朝都是些投降派~

曹操纳贤,不人品质如何,只要有专长,就可以被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