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节选概括每个场景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8:12:55

1.阅读“泥泞的草地”,仔细品味刘少奇的语言、动作、神态,说说你对他的认识。
  【明确】刘少奇面对彭德怀饿极而栽倒在草地上的情景,先是命令警卫员弄炒面,继而生气地批评警卫员,当得知是自己冤枉了警卫员后,他走到战马前,抚摸着警卫员的身体:“不要哭了,我冤枉了你,向你道歉。”,这些富有个性的言行,充分展现了刘少奇急人之难、官兵一致、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领袖风范。

  2.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什么要爬进水塘赴死?是否吃不了这个苦?
  【明确】①他主要是想节省粮食。②他失去了一条腿,要两个战士抬着他。他想,他是战友的累赘,为了不拖累战友,他爬进了水塘。③这要从当时的情况出发去理解。他失去了一条腿,再加上粮食奇缺,为不拖累部队,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他毅然选择了死。

  3.课文中写道:“万籁俱寂的草地夜空,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的歌声。”唱《马赛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法语唱?
  【明确】《马赛曲》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现为法国国歌。作于1792年奥地利、普鲁士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危急形势下,表达了法国人民争民主、反暴政的革命意志和爱国热情。蔡畅、成仿吾等在法国留过学,深知这一段历史。面对困境,想到危急形势,便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歌,用它来鼓舞战友的斗志,表达红军坚强的意志。

  4.《长征》节选中“草地之夜”这个场景与前三个场景所渲染的气氛有何不同?
  【明确】前三个场景着重反映红军过草的艰难,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壮的气氛;“草地之夜”这个场景,突出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乐观、喜悦的气氛。

  5.对文章段落大意的理解。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由于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尽管如此,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渝,面临困境,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眼见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了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