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出台的背景如何?它的推出有和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1:35:06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体系,财政部继《企业会计制度》出台之后,又先后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和一些临时性的《规定,各项准则和制度之间实现繁简互补,构成完整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基本上做到了企业会计行为的有法可依。可以看出:财政部于2001年度颁布或执行的会计制度共有15项,其中《企业会计制度》1项;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6项;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5项;《资产评估准则》1项;临时性的《核算办法》和《暂行规定》各1项。在这15项制度当中,2001年年内执行的共有12项,另外3项从2002年开始执行。

  由于现有的会计制度架构体例清晰、结构完整,互为补充,所以它们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基本上是共同的,甚至是难以分割的。比如,《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规定的存货确认标准之一:“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就与《企业会计制度》中对资产按照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进行的重新定义相吻合。该项准则在对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的计量方面,又规定“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确定”和“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规定确定”。可见,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密不可分,从而确保了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和统一。

  在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出台之前,我国会计制度与西方会计制度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全面地贯彻谨慎性原则,较为广泛地应用虚拟资产概念,结果使公司的资产和净资产同时虚增,股东权益也无法得到真实体现。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资产〃概念,按照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进行了重新定义,将一些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进行了有效剔除,并尽可能地全面夯实资产。

此处空白,任性模式开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