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的耳为什么会少了一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1:06:06
做业

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文物,后来,经过考古发掘才确认,这里就是商朝的故都、史书上记载的殷墟。

1939年3月的一天,农民吴希增正在用探竿找宝。突然,探竿触到一个硬物,坚硬的探头竟然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了。当挖到10米深的地方,铁锹碰到了金属器物,原来是一个长满铜锈的巨大青铜器。这个长方形大家伙,大如马槽,七、八个人都抬不动,村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它,就叫它“马槽鼎”或“大方鼎”。

按说,鼎应该有一对立耳才对,可不知为什么这只大鼎只有一只立耳。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想像中的另外一只立耳,有人猜测可能在埋入地下之前,鼎耳就已经被弄断了。

鼎太大、太重了,怎么才能把它弄出地面呢?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回填土的方法把大鼎抬出来。于是,四、五个人先抬起大鼎的一条腿,其他人往下面填土,等把土填满了,再抬起另外一条腿,再填土,就这样循环反复,用了整整三个晚上才把这个“大家伙”弄出了地面。

大方鼎重832.84公斤,铸造这么巨大的青铜器,需要的金属原料至少在1000公斤以上,浇铸它必须有巨大的熔炉

发现它的当地农民为了逃避日本人的搜索,抢救国宝,打算把它锯成小块,运出去,结果锯了一块,也就是耳朵,后来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就作罢了
但是,那一只被砸下的鼎耳,在动荡的年月里下落不明,留下了永久的伤痛与缺憾。
现在有两只耳都是齐全的,有一只是假的,民国时候补上去的

那应该再粘回去啊,怎么现在还是少的?我也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