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57:14

曲高和寡是一个成语
曲高和寡"这个成语出自宋玉的《答襄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曲高谁也不是
曲高和寡是一个成语
曲高和寡"这个成语出自宋玉的《答襄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后期楚国文学家宋玉,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学生,在楚怀王、楚襄王时代,曾做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官。据说他天资聪敏,相貌漂亮,一张嘴非常厉害,是个诡辩家。

有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听说不少人对你有意见,你是不是有什么品行不端之处?”宋玉听了,并不检讨自己,却答道:“有一个歌唱家,在我们首都(郢都)的中心广场演唱。最先唱的是《下里》、《巴人》,他唱的时候,几千听众都跟着唱了起来;后来他又唱《阳春》、《白雪》,这时,能跟着唱的,却不过几十人。最后,唱更高级的歌曲时,跟唱的就只有几个人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曲调越高深,能跟随同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的这段回答,他还写成了一篇文章,题为《答襄王问》。南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选编的《文选》中,曾收集了这篇文章。所说的《下里》、《巴人》,是通俗的民间歌谣,《阳春》、《白雪》,是比较高深的乐曲。宋玉这段话意思是说:因为他的品格高超,所以一般人不了解他,同他合不来。

“曲高和寡”便是从宋玉的“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简化而来。

东汉时的黄琼,孤傲自恃,隐居不仕,“太傅”李固写信劝告他道:“常闻语曰:‘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峣峣,形容高峻;皎皎,形容洁白。高峻的东西容易折损,洁白的东西容易沾污。曲调太高了,赏识者一定不多;名声太大了,实际就难于与之相符。)李固劝告黄琼,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清高,这样就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其中“阳春之曲,和者必寡”一语,即为“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很少用作赞语,一般都用作贬词,形容某些自命不凡的人,空摆架子,脱离实际。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