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未必善的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6:59:26
只要古未必善的,杂的不要来!!!!!!!!

乾隆已卯,庚辰年的时候,在献县有人挖到了唐朝张军平的墓志,是大中七年的读书人刘伸撰写,书法还算不错,但文辞却粗俗低劣。
我把墓志拓印下来给前辈李廉衣看,说:“先生您说古代的时候每件事都比现在强,然而莫非这不是唐朝的文章么?天下大都以为有名气的就是好的。但如果真的要考究事实,晋朝的书法最好,那时也一定有写的很烂的字;唐朝的诗歌最好,那时也一定有写的很差的诗。并非晋朝的打杂的做苦工的写字都如同王羲之王献之,也非唐朝的杀猪的和做买卖的作诗都如同李白杜甫。西施和东施住在一个村是同姓的人,而柳下趾和柳下惠更是同胞兄弟,所以怎么能说如果一个美好就都是美好的,一个是贤能的就全是贤能的呢?鉴赏家得到了一个宋代的砚台,虽然它很滑并不能留住墨,还是当作珍宝一样;得到一块汉朝的拓印,虽然错误很多,依然是当作比宝石还珍贵。问他看中了这些东西哪一点,他说看中了它们都是古代的。苏东坡曾作诗说‘嗜好与俗殊酸咸。’说的就是这种事啊!”

这篇古文应该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段,大意就是作者借题发挥,论述古代和现在的关系。

有几个词解释下:
“明经”:未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只学了四书五经中的一项
“笔札”:信札,文章;这里指字,书法
“厮役”:打杂的做苦工的
“屠沽”:杀猪坐着做买卖的,古代看不起做生意的人
“西子东家”:东施和西施是同一个村子里同姓的人
“盗跖柳下”:柳下趾和柳下惠是兄弟。

大致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