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那些古代的王为什么称呼自己为”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3:26:17

“孤”、“寡”、“朕”这三字的用法很复杂。
《老子》第三十九章曰:“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译:所以高贵以低贱作为根本,高以低作为基础。因此诸侯王自己称自己为孤德之人,寡德之人,不善之人,这不是以低贱作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以最高的称誉是不需要夸誉的。)
孤即是孤德之人,寡即是寡德之人,都是谦称自己没有德的意思。不榖,是不善的意思,谦称自己是不善之人。榖、谷本为意义不同的两个字,现榖简化为谷。在春秋时期,诸侯一般自称孤,寡,不榖。在秦始皇之前,朕也是一般平民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高阳帝的子孙,我的父亲叫伯庸),秦始皇称帝后规定:朕只能是皇帝一个人专用,所以一直到宣统皇帝,所有的皇帝都自称朕。

在秦始皇之前,是没有“皇帝”这个词的。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绩比三皇五帝都要高,所以自称为皇帝。秦始皇之前的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在商,一般是称帝,如帝乙,帝辛等。在周,则称王,如文王、武王、成王等等。天子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有功的人,这些人就是诸侯,所谓“封建”,即是“封邦建国”之意啊。这些诸侯按照爵位高低,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他们是不能称为王的,只能按
这五等爵位来称。如宋国是公爵,他的国君则称宋公;鲁国是侯爵,称鲁侯;郑国是伯爵,称郑伯;楚国是子爵,称楚子;许国是男爵,称许男。死后再在国名和爵名之间加上谥号。但是为什么会有“楚怀王”、“楚襄王”等称王呢?这是应为后来周天子衰落了,诸侯强大起来,一些诸侯就也“作乱犯上”了,越名份称起王、公来。所以孔子很鄙视他们,在写《春秋》的时候称呼这些诸侯仍按他们受封时的爵名称呼他们,如称楚王仍称为楚子,不称楚王,以正名份。这就叫“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没听专业人事说过

由于我前段时间看过很多<穿越文> 所以 我自己的理解是:王的位置太高 理解的人太少 "孤独!"
所谓:高处不胜寒 所以一般的王都很可怜

同意楼上的说法."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