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财产公证和婚前财产公证,我到底做哪个最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1:56:53
请问一下,我现在住的房子是我父亲去世时留下来的,当时没有留遗嘱,但家里同意把这套房子给我,并签了协议,那已经是2000年的事了,当时并没有做过公证.房子现在我住着,家里人也没人来要。2004年,我结婚了,可当时这套房子的房产证并没有发下来,是在我结婚二年后才正式发给我的。房产证上只写了我们名字,但我想现在做一下公证,避免以后出问题。我只是想证明这是我的私有财产,和父母、姐妹、丈夫都没有关系,那我要怎么办理呢?请帮忙回答一下吧。
“家里同意把这套房子给我,并签了协议”,协议是全体继承人签的吗?内容是他们都放弃继承权吗?
是的
通常来说,房子应该是你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父亲去世了,房子应该还有一半是你母亲的,你母亲表示把她那一半也赠与给你吗?
是的
"房产证上只写了我们名字",我们是指谁?
是我自己,写错了,呵呵

各有优劣,个人财产公证和婚前财产公证的区别主要是公证的时间和财产房屋。
  1、个人财产公证一般仅指一方的财产,公证的时间可以是婚前也可以是婚后;
  2、婚前财产公证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登记之前对各自个人财产进行的公证。
  两人结婚并不是所有财产都需要公证。像不动产,如房子、汽车等,因为实行登记制度、产权明确,就不需要公证。而产权随时处于变动的动产,像存款、玉器、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为避免离婚时无法说明白,需要公证。 举个例子,如果一方婚前有一套房产,结婚期间,房子拆迁,这笔补偿款就是个人财产。
  拿到这笔补偿款后,如有必要,就要及时公证。因为钱是动产,如果不公证,发生纠纷就很难说清是谁的。说不清楚的钱,要算共同财产。
  个人财产婚后仍是个人财产:原来《婚姻法》曾有规定,夫妻双方,不管婚前贫富差距有多大,结婚时间超过了8年,两人各自拥有的财产就会合二为一,转化成夫妻共同财产。 但现在,这条规定已经废止。只要你能证明这是你的个人财产,不管结婚多少年,就仍是个人财产。

“家里同意把这套房子给我,并签了协议”,协议是全体继承人签的吗?内容是他们都放弃继承权吗?
通常来说,房子应该是你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父亲去世了,房子应该还有一半是你母亲的,你母亲表示把她那一半也赠与给你吗?
"房产证上只写了我们名字",我们是指谁?

“可当时这套房子的房产证并没有发下来,是在我结婚二年后才正式发给我的”,继承和赠与手续是什么时候办的?如果是婚前办的,基本可以确定是你的个人财产,如是婚后办的则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婚前财产公证通常是指在婚前办的,把婚前取得的财产确定为一方个人财产的公证。在新婚姻法实施后办理这一公证意义已不大,因为新婚姻法已明确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其个人财产,就算不做公证也不会转变为夫妻共同财产。
现在如果要确保这房子归你一人所有,只有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公证了(不办公证也行,只要双方书面约定就行),在该约定中明确该房子是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