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时,社会上的钱是多了还是少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9:02:23
通货膨胀时,社会上的钱是多了还是少了?

可以肯定:通货膨胀时,社会上的钱(流通货币供应量)是多了!
原因解释:每一个国家发行一定量的货币总数,主要是对应本国实际可以提供的物质存量总数而定,两者相对保持平衡(假设是‘恒定’的)。也可理解为,一般情况下(较少能保持不变化),货币的社会流通量与生产物质总量是“恒定”的。
但实际情况却总是不断变化的,出现了某些不定因素(人为的或其它)需要应对时,有些就可能需要通过(一个时期内)调整社会流通货币供应量的多或少(增大发行量或缩小供应量),来控制事态的发展变化,以保护本国的最大利益。这就出现了,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相对于(恒定时)是大于了——通胀,即老百姓认为的用较多的钱才能购买原来价值的物品了;出现通缩时,情况则正好相反。
不知回答是你需要了~~~

“通货”的意思就是“流通中的货币”
“通货膨胀”既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
流通的货币多了,但是购买的东西没变多,所以就会出现物价上涨来平衡

同意5楼的观点!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会导致通货膨胀,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是由于投资过热导致原材料供应不上,再加上工,农,商产业结构不合理自然导致的物价上涨

钱多钱少是根据需求来的,流通的货币大于需求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物价上涨,手中持有的钱购买力下降,可以买得东西少了。

通货膨胀时候 市场上的货币多了 也就是钱多了 不值钱了 在为通货膨胀之前 买一东西比如馒头需要1元 而通货后买可能就会需要1.5元 钱多了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 市场上的商品却没有变化 更多的钱追逐和原来一样的商品 造成物价上涨的行为

多和少都是相对的
钱多了但是钱不值钱了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小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