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屈原文化的资料,短一点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1:24:41
我今天就要!!

屈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文化蕴含着鲜明的荣辱观,弘扬屈原文化应从知荣明辱做起。

鲜明的荣辱观是屈原文化的内核

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年,是从奴隶主所有制转变到地主所有制、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大转变时代。春秋战国是我国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屈原生活在由儒到法的过渡时期,其思想反映了儒、法两家思想的演变。他的政治理想“德政”,吸收了一些法制观念,形成为反映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广大被压迫、被奴役人民的某些要求的思想。屈原作为一个诗人,从同情人民关心人民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的阶级矛盾,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反动,为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而斗争。
屈原文化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为热爱大中国的爱国主义和同情最下层人民的民本思想,以及大无畏的批判精神。鲜明的荣辱观是屈原文化的核心。
屈原爱憎分明。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憎恨误国误民的昏君和奸臣。他正道直行,为朝廷竭忠尽智,结果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离骚》怨恨怀王,讽刺椒兰,无情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庄严地宣判了他们的罪状。民本主义是屈原理想的核心,他思想上同情人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从政期间,他想通过改革使人民得到好处。在共赴困难的时候,他不愿离开人民,“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屈原美丑分明。在治国上,他追求“美政”,以天下一统为美,以天下分裂为丑;以“有德在位”为美,以无德在位为丑;以“举贤授能”为美,以政权世袭为丑;以“循绳墨而不颇”为美,以“背绳墨以追曲、竞周容以为度”为丑。在修身上,他追求高风亮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清醒为美,以浊醉为丑;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为美,以同流合污为丑;以“受命不迁,深固难徙”为美,以“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为丑;以“高冠岌岌、长佩陆离”为美,以“细腰的朝臣、妇饰的儇子”为丑。
屈原善恶分明。他用自然的美表现道德的善,也用自然的丑表现道德的恶,他把属于美学范畴的美、丑,和属于道德范畴的善、恶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