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校正器有交流输出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05:54
功率因素校正器一般都是360VDC输出的,有交流50HZ输出的吗?原理上讲不通吧?
功率因素校正器一般由电感、MOS管、功率因素控制器等组成,经过高频储能和逆变,以360VDC输出,目的是解决由于电源整流、滤波环节所造成的电流不连续不正弦,并导致电源的功率因素较低的问题。
我的问题是:有没有交流输出的有源功率因素校正器?从现在看到的资料,交流的一般叫功率因素补偿,是通过控制并接电容的容量,改善感性负载所造成的电压电流不同相位,和有源功率因素校正器的原理完全不同,体积也完全不同。
电子设备中的开关电源,由于整流滤波回路的特性,使得输入电流波形不连续且发生较大的畸变(严重不正弦),因此造成电源的功率因素较低(60%左右)。在要求电子设备功率因素较高的场合(95%以上),设计者不得不在开关电源前加一个功率因素校正器。这种功率因素校正器是交流220V输入,通过串连电感和并联MOS管的高频变换,将交流电能变换为360V的直流电能,然后再提供给后面的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再高频变换为多路低压直流电供给电子设备。
我要问的问题是:上述电子设备中的有源功率因素校正器除了360VDC输出外,有没有220V/50Hz交流输出的?这种要求似乎和有源功率因素校正器的原理背道而驰?
供电系统的功率因素补偿只是以自动控制并联电容的方式,改善用电设备的电感特性(比如电机设备),和电子设备中的有源功率因素校正器完全不同。虽然也是一种功率因素补偿的方法,但功率和体积非常大,不适用于只有几百瓦的电子设备,且电子设备中的开关电源还有点容性负载特征。

功率因数校正器只是"切换功率因素补偿电容器",或者称为“知识一个功率因素补偿电容器自动切换开关”,他本身不参与“功率电流的输入和输出”。
(参考资料:工业用电户总的功率因数很低,用户变压器承担的有功功率一般在60%左右,30-40%左右的无功功率白白的浪费掉.这些无功功率主要来自用电器电磁场的建立,如异步电动机、电焊机、低压变压器、电抗器及其他所有的电磁场系统。通过低压电容补偿,可以让功率因数提高到95%左右,这意味着,整个低压用电系统的电能利用律也由60-70%左右提高到85%-90%。
一个低压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的大小,随着负荷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投入低压电容补偿的电容量大小是固定的,那么,用电系统总功率满负荷时,可以得到满意的补偿。但是,在总负荷过低的情况下,补偿的电容量就显得太大了,这时定会由于“过度补偿”而把低压电网的供电电压抬高,常把400伏的供电电压提高到500伏甚至更高,这是很危险的!为此,低压电容补偿的接入电容总量,必须随着用电负荷的变化随时减少或增加,这样才能达到“稳定补偿”的效果。这种“根据用电负荷而随时改变补偿电容量的低压电容补偿方法”叫做“动态补偿”。但是,一般不需100%的电容量都进入动态补偿状态,习惯上把其中一部分电容接在“一直接通状态”叫做“静态补偿部分”。而把另一部分电容量作“动态补偿”用,参与“动态补偿”的那部分电容,一般采取自动根据总用电量(或功率因数)的变化需要,自动地接入或断开低压电网的工作方式。总之,我们把“能够根据无功负荷的大小,而自动调整补偿电容接入量的那一部分,叫做‘动态补偿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