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为什么要把中央集权称为{朝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13:59:29
朝廷的出处是什么?
我是的问题是怎么会有朝廷这两个字的

朝廷指封建社会(分封制)下,被王国、诸侯国拥戴为共主,共主建立的统治机构(政府)的总称。在这种统治制度下,共主通常被称为皇帝。

中国历代的中原王朝通常被认为中国的正统王朝,属于中央政权,周边被征服的民族、部落,绝大多数臣服中原政权,被封为诸侯国。中原王朝的统治机构——朝廷被称为“中原朝廷”。

一般来说,所谓朝廷分为“内廷”和宰相为首的“外廷”。在汉朝汉武帝之前,内廷在政治生活中起的作用很少,仅仅负责皇家内部事务,以及照料皇帝及其家族的起居。汉武帝为了抑制相权,以用兵为理由,召大将军居内,组成皇帝的私人工作机构。汉武帝后期,以尚书令为首的内廷几乎掌握了所有决策权力,丞相不过奉行文书而已。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内廷总是不断的取代外廷成为正式的政府机构,比如汉朝的尚书令到了曹魏之后,已经成为正式的宰相职务。著名的三省制度中,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都是过去随侍皇帝左右的内廷官职。宋代主管军事事务的宰相职务枢密使在后唐时期出现,当时也是内廷官职,由宦官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