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九日登高中一字的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9 09:00:10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请问这首诗中鸿雁那从北地来的“那”是什么意思?
相对的应该读什么?是nuó,nà,还是nǎ??

一、蜀中九日登高中各字的意思

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乡:异乡。
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那:为何,读nà。
北地:北方。

二、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三、《蜀中九日》是唐代王勃的诗作。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王勃在异乡参加送别友人的宴会并登高回望故乡,他在诗中表明心中已经厌倦南方的愁苦,并将思乡之情寄托于鸿雁身上,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愿望。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背景,后两句将作者的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按照意思看,应该是第7条,“鸿雁奈何从北地来”,所以应该读nuó。


1、那,与“这”相对。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2、哪,古乐府《折杨柳枝歌》:“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nuó
3、多。《诗·商颂·那》:“猗与那与!”

4、美,美好。《国语·楚语》:“使富都那竖赞焉。”

5、安,安适。《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6、于,对于。《国语·越语》:“吴人之那不榖,亦又甚焉。”

7、奈何,怎么样。《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

8、挪,移动。陆游《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然后渐次那大兵前进。”

9、姓。

nuò
10、句末语气词。《后汉书·韩康传》:“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乎?’”

11、奈。(不那:无奈。)王维《酬郭给事》:“强欲从君无那老。”

12、无奈。高明《琵琶记》第十五出:“念邕非嫌官小,那家乡万里遥,双亲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