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中有没有强调研究性学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3:28:31
对于研究性学习有没有什么要求或者档案要求?

江苏教育厅长细谈08高考方案:过程选才更多样

令社会广泛关注的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正式公示。昨天上午,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向记者进行了解读。他说,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与原来高校唯分录取相比,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对高考选才的要求,使高考选才既重统考,又重视考生平时的积累,从而使高考成为一个过程。

方案研制考虑六个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根据高中教育面向大众的特点,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科目设置、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构筑公平公正的平台。

(二)选择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进行不同的科目选择和学习需求;充分体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力求把基础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学生选送到理想高校;注重选才方式的灵活性,针对不同高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选拔方式,支持各类院校多样化选才。

(三)导向性原则。高考方案尽量与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相一致,体现对新课程改革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对新课程改革有较强的配套性和适应性。利用高考方案引导全社会科学评价学校和学生,引导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高校摒弃“唯分录取”,注重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创新性原则。继承现有高考模式的优点,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考方案的成功经验;既要体现江苏教育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又要体现高考改革和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方向,力求在统考科目设置、测试方法、评价内容等重要环节有所突破。

(五)综合性原则。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用综合性评价代替一次性选拔考试;注重平时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建立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较为完整的评价制度,为今后真正实现高校和学生自主双向选择打好基础。

(六)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诚信基础和社会对高考的认识,紧密结合招生录取工作的特点研究和设计方案,确保好的方案理念能通过实际招生录取工作得以体现。

新方案具有四大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