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1:59:51
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是说实践所以高于认识是因为
A.实践包含着认识,而认识不能包含实践
为什么A也对,认识不能包含实践是错的

实践包含认识,是因为:实践的三要素是实践者(主体)、工具、实践对象(客体),实践是主体在认识的指导下、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行为。一定的实践总是在一定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的,也就是说认识是参与了实践的,即实践包含认识。
认识不能包含实践,我认为是对的。这可以用归谬法来判断:如果认识包含实践,那么认识就将具有实践的一切特点,如客观物质性。这与认识是主观的相矛盾。说简单点,如果认识包含实践,那么我们还要实践干什么,天天躺在床上开展“认识”就能创造理想社会了。

列宁(Лéнин,1870年4月22日 - 1924年1月21日),马克思主义者、俄国革命家、苏联创建者以及列宁主义的提出者,列宁主义支持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并且在1915年8月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以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1917年11月7日,列宁指挥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夺取政权后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令》,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917年11月7日,列宁指挥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夺取政权后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令》,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因脑溢血逝世。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列宁,在莫斯科的红场建造列宁墓并将列宁的遗体保存在水晶棺内供瞻仰。
高尔基简介(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 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 “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 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