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小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13:08:30
3个哦
谢拉

郁达夫先生有关钱的一则小故事,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 的朋友到饭馆吃。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 垫底下拍出几张钞票交给他。朋友看他从脚板底下鞋子里取钱出来,慎惑不解,他告知:曾经因为 没钱的日子害苦了我,现在有了钱,我要把它踩在脚底下,叫它永远不得翻身。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 命”三个大字。 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 《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 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 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 钟, 正合乎他所说的三原则--“快短命”。

郁达夫 (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