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举之后封什么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9:06:23

在清朝,举人一般说来是不能直接做官的,但朝廷会不定期地在那些几次会试不第的举人中进行挑选,挑上的可以被派去做知县和教谕、训导之类的教官,人称“大挑”。大挑不用考试,甚至挑和被挑者之间,话都不用说,一般是皇帝派个亲信王公,主持其事,被挑的举人们十个一排,跪在下面,王公挨个端详,看着顺眼就挑出来。相貌在这里起了几乎是唯一的作用,据说,就脸相而论,“国”字形最佳,“日”字形就差点,如果是“冒”字或者“昌”字形,上大下尖或者下大上细,就玄,如果是“月”字形,有点歪,肯定没戏。传说晚清的名臣阎敬铭也参加过大挑,此公相貌不样,一眼高一眼低,主持的王公一见,即大笑不止,说这样的一副相貌居然也来“大挑”。

文职吧,大概是县令。

一般中举后是进翰林院担任文职,从事文字工作,有编修修撰等职,也算是官员吧,不过不是行政的官员.没什么权力,以后才有机会当官.当多大的官,那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读一 上面的答案是对的呀;不能封官

中举之后只能得到举人的身份,并不能封官.

中举之后只能得到身份,并不封官.

会试中举的贡士,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头名由皇帝点定,即是状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
这头三名合称“一甲进士”.只有这“一甲进士”才直接封授官职。
状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个六品官,
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