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6 19:58:58
一道历史题。。需要大家的帮助
。。希望答案能详细点 谢谢

内阁真正的起源是在明朝永乐时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同前代一样,建立了丞相负责制度,但经过胡淮庸一案后,朱元璋已经不再相信丞相制度,于是撤消了这一流传甚广的制度,开始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但皇帝毕竟一个人精力有限,这就需要一些秘书人员为皇帝出谋划策,这就是内阁的最初起源。
经过明代一朝的发展,内阁制日臻成熟,清代统一全国后,一开始也保留了明代的内阁制,与清代以前的议政王会议同列,但权力已经大为缩小,远不及后者重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被取消了。
康熙朝时,皇帝加强皇权,不断向议政王大臣会议夺权,议政王会议名存实亡,军机处已经初具雏形。
雍正时,军机处正式建立。军机处人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有助于加强皇帝个人权力,中国古代

清人关后,仍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最高军政机构,为加强皇权,清朝皇帝对权力机构进行了调整。虽仍保留着明代的内阁,但清代内阁的职权明显减小了,内阁一直只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从未掌管重大的机密重务。清初,凡军国要务,“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后来,为防范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威胁,康熙帝设立南书房,由皇帝挑选亲信组成执掌机要的秘书班子,很多政务不再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执掌,而由南书房办理。到雍正七年,为办理对西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由军机处处理一切军国要政,成为辅佐皇帝处理军政的核心机构。此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已名存实亡,到乾隆末年被直接撤销。纵观明清最高军政机构的沿革,是“经历了一个先对前朝政治的沿袭,继则审时度势而演化、发展之的过程。”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君主不断消除对皇权的威胁,皇权逐渐强化,从而使君主专制进入顶峰。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为军机处是皇权急剧膨胀的产物,是雍正皇帝为了加强皇权统治和削弱臣权的手段,所以说是机处比内阁能更进一步加强皇权。
军机处

清初沿明旧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其全称为“办理军机事务处”。初设时名为“军机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改名办理军机处。

军机处是分割内阁之权,所以说它是“内阁之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