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名列三甲,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10:43:05

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殿试中进士第一、二、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又称“三鼎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后引申将各种比赛的前三名称为“三甲”。

  古代科举,名列三甲,就是殿试中榜,考上进士,而不是前三名的意思。
  “三甲”源自我国始于隋唐的科举考试制度。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辞源》有“三甲”条目,引用《宋史·选举制》指出“三甲”的由来:“太平兴国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进士始分三甲。”
  “三甲”人数各个朝代不尽相同,以清光绪癸卯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如此看来,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 ”,“三甲”是殿试中榜进士中的末等即三等。近读有关王铎的文章,说王铎“至31岁时,入京殿试,列三甲第五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这是“三甲”的规范用法,就是说,王铎没能进入一甲、二甲,在三甲中列第五十八名。‍
  参考链接: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iIHWpc5pPZrHEAvfbf9xc43g9cNSJzRfqVxHkUsvaoZUwXMaTXSnaYzdWMZEIEqIJyfNgFqSF7Cvo6jXBV_RybOAcocd2guDsoNBxQL3vK‍

就是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