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虎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7 01:00:59
有个典故好像是说一个东晋名士以为自己啸的很响了结果就去一座山上找人比试,然后他叫了老半天那人没对,知道他下山的时候,他听到一声巨啸,才知道自己远远不够,请问是谁呀?

谢谢!

自以为是的是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长啸王是同时代的长啸王是苏门先生孙登!

说长啸

啸之本意,盖分两类。其一即口哨,但这里的口哨当不是我较擅长的那种不需外助直接鼓起腮帮子可吹的。而是拇指食指撮口而发出的哨音。其音较高激、清越,尤在夜间空旷激荡处,声闻百米乃至数里,也是可能。此种啸,常人可为,比如以前的绿林好汉就常靠这个来传递信号。

啸之第二种形式,是不借助于手指的,古人所谓的啸歌、啸吟者也。习道者常为之,古来名士擅为之者亦有不少。胸中有激越之气必欲抒之,其意涵又无法形诸于有形的语言,乃以吟啸的形式释放出来。由于其中气激昂,释放出来的气体也就又如哨又如歌。这里的啸,就不只是放气,而是表达一种哲意境界的超越的情感。王阳明中军帐之长啸,当属此类,盖王氏年轻时曾在阳明洞中惯习道家导引之术故也。当然,这种由于没有借助于外力,就不如前者那么高越了,所谓“一军皆惊”,当是后人夸大附会之语。

擅长此种长啸的另一个著名人物,是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阮步兵。魏晋之时,道术倡行,名士风流,人莫不以怪取胜,炼丹的炼丹,吃药的吃药,练气功导引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因此会这种放气功夫的人,还是很多的。《世说新语》中说阮氏“啸闻数百步”,并有长啸台遗世,供后人好啸者瞻仰,可见其啸技必定高超。《新语》中特标明数百步,数百步也就是差不多几百米的距离。可见可见啸吟要想高远,还是很不容易的。盖啸声之发毕竟是靠胸中之气激发出才产生,声音越高激,气流越快,单位时间流出的气体也就越多。庚黄所说那个上海人可以一气啸上几分钟,这应该是不符合物理常识,权作小说家言。

中国历史上有籍可查的名气最大的长啸王,也许当属阮籍同时的苏门先生孙登了。孙登隐于苏门山,擅抚琴,好长啸,“为雷音”,可见其中气一定是非常足的。人见之,但笑不语。阮籍不服要和他一比啸技,“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无论阮籍在他面前怎么长啸怎么挑逗,孙登都不理。阮籍没辙,只好长啸一声离开。下山才走到半山腰,忽然听到“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阮籍于是大服,回家去,写了篇名文《大人先生传》。

孙登初不理阮氏,无料乃因之而留名,成为千古啸王,以至于数百年后的苏东坡,尚去苏门山吊古,留下“苏门山上莫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