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是不是就是合成自己本身的一种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9:30:17
而核酸序列包含在本身蛋白质中,所以只需要宿主细胞,和特定的条件啊

疯牛病的感染来自朊病毒,是一种膜糖蛋白(PrP)。正常人和动物神经细胞里都有朊蛋白,但其转化为病毒的机理至今无人能解

因为消化酶消化蛋白质是分步进行的.不是一下子就水解成AA的.
朊病毒可能有特殊结构保护其不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降解,就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不会被其自身水解一样.至于是怎样的结构,我不清楚.....
实验室里用蛋白酶消化时N2端的60~70个氨基酸被切除,其余部分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我猜,可能由于β片层的增加,使蛋白的高级结构不易被打破.

其他的一些资料:最引起当今科学家兴趣和关注的是朊病毒的复制机理。由于朊病毒是一种只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分子生物并且只能在寄生宿主细胞内生存。因此,合成朊病毒所需的信息,有可能是存在于寄主细胞之中的,而朊病毒的作用,仅在于激活在寄主细胞中为朊病毒的编码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复制繁殖。

另一种学说认为朊病毒的蛋白质能为自己编码遗传信息。这种假说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中的“中心法则”是相违背的,因为朊病毒没有核酸。于是人们假设朊病毒的复制可能的方法,一认为是通过逆转译过程产生为朊病毒编码的RNA或DNA(如后者情况还需要逆转录)必须存在逆转译酶,甚至还要有逆转录酶。二为蛋白质指导下的蛋白质合成,即蛋白质本身可作为遗传信息。

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了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其要点如下:①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搔痒型(致病型PrPsc)。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②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③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PrPs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片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

其他的一些资料:最引起当今科学家兴趣和关注的是朊病毒的复制机理。由于朊病毒是一种只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分子生物并且只能在寄生宿主细胞内生存。因此,合成朊病毒所需的信息,有可能是存在于寄主细胞之中的,而朊病毒的作用,仅在于激活在寄主细胞中为朊病毒的编码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复制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