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寒 有什么症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0:07:22
"脾寒则生面疮"

怎么引起的?
怎么调理?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位居中焦,同主消化,但各司其职:胃主纳,脾主运。胃喜润恶燥,喜凉恶热,脾喜燥恶湿,喜热怕寒。胃气以通降为和,不降则腹胀便秘,嗳气呃逆。脾气以上升为健,不升易头晕泄泻,四肢困倦,内脏脱垂。所以还应该强调:在养脾的同时还应重视调胃。
  无论是夏季还是日常中,调理脾胃还要因人而异。脾胃功能正常者,适量饮冷不会影响脾胃功能,但不宜过量。文中所列食生蒜泥、山楂虽可以减少肠道疾病、消食导滞,但若过食,又有伤胃之嫌,尤其胃炎泛酸患者当慎用。“健脾法”中选用莲子、白扁豆、薏仁米或银耳、百合、糯米或山药、土茯苓、炒焦粳米等药粥健脾益气、祛湿利水,也确有意义。但若能将方中“土茯苓”改用“茯苓”,则更有利于健脾利湿。按摩脐周和散步亦有调和脾胃的作用,两者作用原理相近,故可合称“护脾养脾”。“暖脾法”是护脾的主要方法,但要切忌过食生冷。同时,睡眠时还应注意加强脘腹部保暖,炒菜时不妨加点生姜末,饮茶者选喝红茶等,都不失为护脾的养生上策。
  总之,无论在任何季节,调理脾胃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胃热者以清降为主,脾虚脾寒者当温补。但无论药补还是食补,均以服后感觉舒适为宜。

  传统医学认为,皮肤为一身之表,内合于肺,以气血来充养,有保护肌体的作用。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健康,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足,自然肌肤健美,容颜不衰。如果脏腑虚损,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则会面色无华,面黄、面黑、苍老、多皱或未老先衰。

  在我国,利用中草药美肤驻颜的历史源远流长。上迄殷纣时代就有用胭脂美容的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除了粉脂涂面、画眉外,已有了简单的用于内服的美容药了。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就记载了几十味具有令人面色悦泽,抗老润肤,疗面疮,辟口臭、体臭的中药。如白僵蚕可令人面色好,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沙苑子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悦颜的作用,享有“老者复少,少者益美”的佳誉。传说唐玄宗的永乐公主因多病而肌肤不丰。战乱时藏匿于沙苑,经常用沙苑子泡茶水,两年后竟然体态丰腴、姣美动人。宋、元、明、清四代的许多医药名著都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从方法、方剂等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医美容的内容,研究出了具有增白驻颜、乌发固齿、延年润肤等作用的美容方剂,诸如:“玉容散”、“皇后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