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22:47:12
对句子的理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读书人立志学道,而又以粗衣糙食为耻,可见其心仍在名利,志实未立,故不足与之谈道。

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

有了寻找达成目标之“道"的勇气和能力,就不要为吃得不好,穿得不好而感到羞耻,因为那是身外之物,不值得过多牵挂。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受到物质生活的引诱,而放弃了精神方面的追求。目标经常受利益的诱惑,最后成了只有利益目标,真正的目标很容易就失去了。这样的人不会成功,不适合和他谈“道"的,也就是“未足与议"。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君子心胸坦荡故能团结和谐,但并不人云亦云,阿谀附和;小人趋炎附势,为利苟同,但却争名夺利从而不能团结一致

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朱注: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能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有阿比这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尹氏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何晏《论语集解》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在我理解,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但是,那些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