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中国农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6:28:36
从以下方面描述过去的中国农村:
1教育,
2耕地,
3交通,
4投资环境和自然环境,
5储蓄,
6医疗,
7社保,
8住房,
不要长篇大论,越简单,角度越多越好。
要有详细的内容,但是不要繁文缛节,不然答案不会被采纳

教育:“一穷二白”;是农民仅次于生活费的第二大开支;制度不健全,义务教育并不完全免费,,农民“被迫”(法律规定)接受“昂贵”的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对农民来说基本属于奢侈品,各级教育乱收费现象严重;与城市教育相比不论从教师资源、教学资源、教育环境还是学生就学机会、升学机会等方面农村出身的学生绝对处于最弱势地位;对一些贫困农民来说,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观愿望比客观机会还小;没有较好的人文环境,老师体罚学生盛行;但一般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有着更丰富健康的童年生活

耕地:耕地面积仅占1%;近些年由于建设对大量耕地的侵占,使原本就少的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加上人为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加速了部分耕地的贫瘠化、劣质化和沙漠化;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使一些耕地荒废;

交通:交通不便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主要为公路;公路质量低劣,安全隐患大;融资难,资金缺乏使得大部分修路和养护费用依靠农民自筹资金;

投资环境:农村信息不畅,农民对发展高效产业门路少,找不到理想投资项目,以致农民生产出现盲目性;农户生产受局限,土地二轮承包田快小且分散,不能连片开发利用;农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多,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风险,生产周期长;农户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筹措资金渠道少

自然环境:生存环境恶化,饮用水不卫生、城市垃圾转移乡下、污染企业迁往农村;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土地退化、草场退化、森林枯竭、湿地消失、水土流失荒漠化;农民保护环境意识淡漠;但有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等仍保持原始状态

储蓄:农民储蓄意识较强但很多无钱可储,即便有钱储蓄基本上也对储蓄种类不甚了解;农村储蓄中包括活期、零整、定期以及少量的专项储蓄在内不过十来种,不能适应农村居民生活、生产中多种蓄币心理;融资形式多样、金融资产多元分流农村储蓄(如民间借贷、各种债券、股票发行、房地产投资、农村各项集资等);

医疗: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差;占人口总数70%的农村人口只享有20%的医疗资源,近90%的农民完全自费医疗;农民人均收入低,保健意识不强,保健需求能力差,因病致贫、贫病交加的恶性循环现状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基本以地方财政和农民投入较大金额为前提,报销程序太复杂,报销比例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