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砌房用的砖是谁发明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3:09:06

砖瓦的发明,是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从而变草苫泥垒砖为砖木结构,使人类的居住条件产生了质的飞跃。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看,我国制造和使用砖的时代是在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中晚期,稍后于瓦,而且集中于周原地区,但其发明的时间应在西周以前,这一点是学术界的共识。那么,我国的砖的烧造历史究竟有多长、它的发源地又在什么地方呢?笔者对砖的起源及凌家滩红陶块的名称及用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此和大家讨论一下,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 凌家滩红陶块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凌家滩红陶块是用黏土由人工摔打,经过高温烧制而成,颜色多样,一般呈鲜艳的砖红色、黄色,少数因火候不同而呈玫瑰红色、黄褐色、炭黑色,质地坚硬,另外还见有少量呈青砖色烧土块,据分析应为烧制过程中淋到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成。红陶块没有一定的形状,多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也不一,一般在15-20厘米左右。大多数红陶块断面可见数量不等的草秸痕迹,可能是在拌泥时加入以加强土块湿坯强度。①

  从上述的考古材料中和笔者的现场的调查,可以看出这些红陶块的基本特征为:
  1. 陶质,均为泥质陶。由于夹砂程度极少,怀疑与土质有关,故将其作为泥质陶对待。
  2. 制法,制作方法为手工经过地反复的摔打成坯,在摔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添加一些草秸来加强坯的强度。
  3. 形状,为不规则的团状。大小不一,一般在15-20厘米左右。
  4. 温度,经过中国社科院专家测试,红陶块的烧成温度都在800- 1200℃
  5. 色泽,多为砖红色和黄色,少数为玫瑰红、黄褐色、炭黑色,还有少量的青砖色。
  6. 质地,质地坚硬,至今我们随手拿一块红陶块来仍很难将其砸碎。

  二、 红陶块与西周的条形砖的比较;

  1. 陶质均为泥质陶。
  2. 制发均为手制,但凌家滩的红陶块为手工摔打而成的,而周砖似用陶拍之类的工具刮削过。
  3. 形状,凌家滩的红陶块为不规则的团状,周砖均为长方形。
  4. 凌家滩红陶块为团状,一般在15-20厘米,周砖的厚度一般为4.3-6.7厘米
  5. 凌家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