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理想的手抄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2:40:55
我急用啊 ,大家帮帮我```谢谢```

买几本出黑板报的书参考一下

立做人风范 树理想人生
——《理想的风筝》一文赏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他不因自己的残疾而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作者选取工作、生活两个方面写刘老师,把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更完整地表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他的完美人格。

一、用拐杖撑起自己大写的“人”字

刘老师,一个年过半百而失去左腿的老人,他没倒下,没离开生活的校园,没离开讲台,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着,“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面对那么多的学生,自己岂能倒下,岂能失去做人的尊严?无疑,老师为学生塑造了做人的榜样。

二、用工作充实内心闪烁人格魅力

他的历史课讲得很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作者后来考入历史学系,也是深受他的影响。他喜欢通过面试来考核学生,“倘若同学们回答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如果有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可见,刘老师对工作是多么投入,他是在用心、用情感去感染学生。

三、用活动显现活力展示顽强生命

课堂上,刘老师是一个好老师,课余时间他更像一个“老顽童”,他亲手制作各式各样的风筝并拿到操场上玩耍。“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