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乌舍国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1:50:57
辽代北宋时期乌舍国建国的来历?史建于何年?建都地点?首任国王是谁?
谢谢答复。

素号“骁勇出他国有”的渤海人,自926年阿保机破其国起,反抗契丹贵族的斗争此起彼伏,直至契丹国亡。综观渤海人的一次次反辽斗争:一为王族大氏为夺回失去权力而作的抗争;一为望族为反抗民族压迫领导的武装斗争,参加者多数为广大的渤海民众。属于前者的有两次:阿保机灭渤海国后,虽然对渤海王族采取了“存其族帐”,地位仅次于契丹遥辇氏;东丹国的左右四相以契丹贵族和渤海大氏参半为之的政策,在各地渤海人不断掀起反抗斗争的鼓舞下,趁阿保机“班师”途中死于扶余府,东丹王耶律倍和契丹大元帅尧骨护柩回临演府之机,“渤海王弟领兵马攻围扶余城”留驻的契丹军,企图把契丹人赶出渤海境。
  1029年(辽太平九年),大祚荣裔孙大延琳,时为辽东京舍利军详稳,趁辽户部使韩绍勋在东京横征暴敛,“民怨思乱”之机,于八月在辽阳(今辽阳市)首杀韩绍勋等人,囚禁驸马肖孝先及辽圣宗之女南阳公主,宣告起义,建国兴辽,建元天庆。大延琳虽然派人四出联络,取得了南、北女真的同情和支持,终因其内部叛变,使契丹贵族及时调兵遣将断其东、西通路,加上高丽国首鼠两端不出援兵,故当诸道辽军次第到达东京,大延琳只得婴城固守。次年八月,内部又出现部将杨详世夜开辽阳城南门降辽,辽兵顺利进入城内,大延琳被擒,使持续了一年的起义终归失败。
  渤海望族领导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与前者相比,不仅次数多,而且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兹择主要的按时间先后简介于后:
  渤海遗民以武装割据建立的抗辽政权首推定安国,《宋史》等有传。起迄时间史无明文,只知其通过女真人通贡北宋在970年”宋开宝三年),991年(宋淳化二年)后不再与宋往来。仅此,坚持斗争长达20余年之久。其成员主要是在渤海亡国时屡起兵反辽的定理府和安边府的居民。后期活动在今鸭绿江和松花江上游一带。国主有烈万华和乌玄明,均先后上表北宋,请北宋出兵助讨契丹;宋太宗曾两次答以诏书,令其在征契丹时“同举”,“张犄角之势”,但均未付诸实施。
  与定安国先后起兵反辽的,还有乌舍国(一作兀惹)与燕颇,其事迹散见于《辽史》。均各材旗帜,未能结成一体。
  995年乌舍国与燕颇等一道进攻铁骊,辽发大军征讨,兵临兀惹城下,虽进行了顽强抵抗,终因辽兵久围不退,被迫请降。乌舍国后对辽时叛时服,延续至1114年(辽天庆四年),与铁骊等叛辽归附女真阿骨打,此后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