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哪些太湖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1:47:57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我国古代就开发利用太湖石,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著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宜作园林石等。

现在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广义太湖石。

太湖石久享“千古名石”之盛名,它在中国四大传统名石中最能体现“瘦、皱、漏、透”这一古典赏石标准,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然而,近些年由于人们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加上市场经济翻云覆雨,这种历来被奉为至宝的珍贵石种受到“蹂躏”和冷遇,令人喟叹。

太湖石产于江浙交界的太湖地区,亦称洞庭石。太湖石有水旱两种,“旱太湖”产于湖周围山地,枯而不润,棱角粗犷,难有婉转之美。笔者收藏的这方《姑苏丽人》红太湖石属于典型的“旱太湖”,自然质朴,无矫揉造作之嫌,石体肌理、结构、外形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美,长期摩挲,包浆历历,温润古雅。“水太湖”产于湖中,十分稀贵,目前一般看不到它的踪影。因石体久经湖水的侵蚀,形成形状各异的孔洞,俗称“弹子窝”,扭转回环,妙趣横生。笔者收藏的“心路历程”黄太湖石就是一方“水太湖”,孔洞缠连,通灵剔透,委婉俏丽,含蓄内敛,流露出透风漏目的美姿,其文静优雅的造型令人遐思。

古人赏石与今人赏石无论在审美心理还是审美情感上都存在差异,古人重形不重色,今人重色又重形。太湖石那玲珑婀娜的姿态所透出的美的意蕴和境界,与古代文人雅士的踌躇满志、仕途失意、忧思郁闷的天命精神相关。如果我们从它造型美中挖掘深层次内涵,它的自然形式不仅给人色彩与形态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