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赋予小石潭怎么样的意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0:12:08

这是一处清幽的景观,从小山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了水声,象环佩碰撞的玉器声响,很喜欢这样的地方,于是命随从在茂密的竹林里,砍出一条容人通过的路来。
从听到声音,因喜欢而伐竹取道,到见到小水潭,铺陈中无一字余赘,也无一字或缺。
石潭底部是一块完整的石头,石头从底部翻卷出来,构成水潭的边沿,有石坡、石岛、还有嶙峋怪石和峻峭山岩。
这里也点出了之所以叫石潭的原因了。
石潭盛满清冽的泉水还不够生气,绿树点缀,青藤缠绕,高高低低,披披挂挂,自然多了一份生气,更有百许头游鱼,在清澈的水里,这水透明得似乎都不存在,日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清晰地映在石头上,或动或静,往来游弋,忽远忽近,游哉悠哉,与人同乐。
西南而望,远观入潭溪流的沿岸气势,曲折蜿蜒,忽明忽暗,犬牙交错,连溪流的源头也看不见。
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此处过于冷清,不可久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这一切都是自然天成,没有丝毫斧凿。现今的小石潭不知怎么样?看过很多地方,都有许多当代的创意。恰是留给后代过多的遗憾。
一个幽静的地方如果变成了闹市,幽静的美自然就不见了踪影。还有一些歪歪扭扭的题写,除非留些浅薄和无知,还能给后人留些什么?请达官显要涂鸦,也体现了一种溜须拍马的风气。不管你是平民还是显要,请自重,留给后人丑陋,总没什么值得荣耀吧?!
~~~~~~~~~~~~~~~~~~~~~~~~~~~~~~~~~~
附言: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也不是对立的,法自然得灵性的人文痕迹,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相映成趣,也不乏相得益彰的范例。
发现美的人,也是最会欣赏美的人,未必会保护她;欣赏美珍惜美的人,应是设法保护她的人;不懂美的人会冷遇她,糟践她毁坏她,直至泯灭她。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50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