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羞?人为什么会害羞?羞怎样的心理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0:42:35

害羞源自内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回避和掩饰,俗话是丢人、不知羞,儒家讲羞耻心就是这个,我想它最初是一个学生见到一个学者而自惭形秽,进而向这个学者求学的一种态度,它是一种自认缺点而向上学习的一种态度。害羞和谦虚是有一定相同之处的。
但不是见到什么人都要害羞的,只有在人前见到已短害羞才对的。它教育我们要见已之短,学人之长,知荣辱。辩是非的。
古时女人地位不高,男人称为大人,夫君什么的,所以女人见到男子时被教育要害羞,而男人看到女人有了这种谦虚的态度就会喜欢。这是那个时代的思想了。

为什么有些人害羞,有些人不害羞?其中一个解释是天性。研究证据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Kagan,1994)。从一生下来,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关于天性的问题,有一个更为复杂的解释。在儿童期,一些人被嘲讽,并且由于一时失误,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另外一些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这些家庭认为“被爱戴”是在竞争中由于外表美丽或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带来的结果。第三个解释集中在文化上。

害羞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比例最高,这是对9个国家和地区研究的结果。最显著的有日本和台湾,最低在以色列,(Zimbardo,1991)。这些不同,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文化所强调的内容不同所造成的。在这些亚洲国家里,由于社会活动中的失败而屈从于权威,被认为是一种耻辱;而在以色列,由于冒险而被表面上责备一番,会被认为是一种鼓励(Pines& Zim-bardo,1978)。第四个原因或许来自美国最近出现的关于害羞普遍性的报告:年轻人都被电子产品包围着,他们长时间独自一人看电视、打电子游戏、网上冲浪和发电子邮件,由此产生了社会隔离,减少了与人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过量使用网络会使人们感到孤独、隔离和更加害羞。

当害羞变得更极端化时,就会迫使人们的生活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使得一个人将其社会快乐最小化,使其社会不适和隔离感最大化。这里有几个给害羞者的简单原则和策略,希望大家深入地思考,并尝试去做(见Zimbardo,1991):

◆ 要意识到,并不只有你一个人感到害羞。每一个你见到的人可能都会比你更害羞。

◆ 即使存在着遗传因素,害羞也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这需要勇气和毅力